花蓮稻寶地消息: 114年一期稻作收割囉!歡迎認養~

親愛的幸福農叔叔伯伯阿姨們:

小編最近常被問:「請問我今年養護費匯了沒?」大家的愛心讓小編體感溫度飆高!就像6/27第一批收割的豔陽天~

是的!稻寶地114年一期稻作收割囉!儘管開收割機的楊大哥早上六點開工,太陽依然炙熱;阿德叔和鍾大哥全身包緊,田校長卻一身勁裝騎單車來拍照,原來他先來「打探」稻爸阿貴田區收成虛實。

「很漂亮!你看,那麼大粒,很精實又飽滿!」阿德叔捧著稻榖,詩興大發:「此物唯有天上有,地上要有,只有米田有!」

新社友阿榮望著首次收成,眼眶泛淚卻笑得合不攏嘴。收割後的稻榖直送光復碾米廠烘乾,阿福叔去部落收割,廠裡就由秀梅和秀麗姊女力擔當!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3dZ-HzYNOM&feature=youtu.be


我們即將統計今年養護數量,預計八月底/九月初開始包米。如您已登記養護,請記得匯款喔!匯款後請告知轉帳銀行和帳號末四碼。若您已匯款,切勿重複匯款。需調整米種比例(白/糙/胚),也請儘早通知我們。

加碼放送~阿德哥教大家自製「防曬神器」!


歡迎邀請親朋好友認養稻寶地,一起幸福長久~
稻寶地幸福農團隊 歡喜合十

🌾千分之四的力量-從臺灣到日本能登🌾大愛全紀實20250405

🌱 有人說,腳下的土地藏著黃金,不是財富,而是一種能改變世界的力量。🌱

農夫不割雜草、不翻土,讓大地好好「呼吸」。有人以為是偷懶,但對他們來說,那是對土地最深的尊重。

有一群農夫,他們沒有高科技、也沒想過要改變世界,只是一直在用最自然、最友善的方式對待土地。

原來,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耕作方式,其實悄悄地,守住了土地的養分,也守住了地球的一口氣。

有人發現,這樣的耕作方式,不只能照顧作物,更能為地球留下喘息的空間。

然而,這份對土地的溫柔,從台灣走到地震後的日本能登。成為重建路上的一點點光。

#千分之四的力量 #小農種碳 #一畝田的力量 #讓土地呼吸 #友善耕作 #大地的溫柔

 #災後重建 #SDGs #腳下的黃金 #氣候行動 #土地的故事 #永續農業 #能登半島

種桃種李種碳匯|減緩地球暖化|千分之四的力量-從台灣到日本能登


【田祖-2025慈善購米專案】

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:

稻寶地今年(2025)創建一個慈善模式,要將每份善款用於收購參與國際碳匯專案的自然農法稻米,並代為送至社福機構。

為此,稻寶地另外成立了【田祖永續農業股份有限公司】,將您的愛心加溫放大,懇請大家幫忙推廣【田祖-2025慈善購米專案】,我們預計要支持近十家的教養社服機構(詳如連结: https://reurl.cc/vpo58a,會因應需求調整),感恩他們無怨無悔照顧社會上最弱勢的兄弟姐妹!

同時我們也會以較高的價格收購守護土地的自然碳滙米,也同樣感恩這群農夫無怨無悔地照顧弱勢的地球母親,而這一切都需要你我共同護持!

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,歡迎填寫以下購米表單,敬邀天下善士,共襄盛舉:

https://forms.gle/pUS1wjZe4LVVMVeq8

田祖永續農業股份有限公司

負責人 謝景貴   敬邀

詳細介紹:創辦人與田祖的故事


稻寶地農事_趕鳥/撿枝/兼救災志工

親愛的幸福農叔叔伯伯阿姨們:

11月初小編在吉安時,鞭炮聲從早聽到晚,心想:「怎麼花蓮這麼多廟會?這麼多人娶媳婦?」出門一瞧,看到放鞭炮的竟是阿德叔!原來這是他的趕鳥絕招,保護即將收割的稻寶寶們!




阿德田裡金光閃閃 趕鳥用的LCD大光碟片 !

除了趕鳥,先康芮、再玉兔,稻寶寶們都挺過去了,但是田裡卻多了樹枝、鐵皮、鐵絲等異物,這可讓農夫與開割稻機的楊大哥頻頻彎腰撿樹枝,以免傷到收割機,但還是有漏網之「枝」。

11月初收割後,稻寶寶們當天直送碾米廠烘乾,碾米廠阿福叔的田倒伏了!阿美族樂天的他乾脆把農機拿去救災,幫淹水的卓溪教會清淤泥!真要給他一個大大的讚呢!


此刻稻寶地即將進入今年下半期養護統計,提醒已登記養護,尚未匯款的幸福農,請於匯款後,告知您轉帳銀行及帳號末四碼,以利查核確認。若您已完成匯款,無需再匯喔!若您希望調整米種比例,也請儘早告訴我們!

感恩各位叔叔伯伯阿姨,我們即將於12月底/明年1月初包米,謝謝您們的支持!

稻寶地幸福農 團隊 感恩合十


稻寶寶挺過康芮強颱 平安無恙

稻寶地的叔叔伯伯阿姨們大家平安!

感謝大家關心,康芮颱風在花蓮吹了兩夜的狂風,但是稻寶寶們都挺過去了!既沒有趴下,更沒有倒下!


不瞞大家說,那幾天稻爸阿貴都睡不好,因為快要收割了。所以隔天風雨一停,農夫們迫不及待巡田去了。

阿德叔叔第一個報平安:「這次颱風的1天2夜大風大雨的摧殘下,自然農法的水稻田3公頃多安好如初,完全沒有倒伏躺平,昨天擔心努力全泡湯的心,今早勘災後轉為寬心喜樂!更讚嘆自然水稻的韌性及優質!」👏

來聽稻爸阿貴跟阿德叔叔開心對話😀

稻爸阿貴也「出巡」,看到鄰居的玉米或水稻倒伏而心疼,但是再看到我們這群稻寶寶們又興奮了起來!忍不住說:「讚!」👍

光復的阿福叔叔也回報:「很感恩!我的🌱16#都很平安無損害,都還是站立, 有點點歪斜,可能是重量不夠吧!」

🌱16#指的就是稻寶寶們的品種--台梗十六號,我們從小秧苗時,就是健康寶寶,再加上農夫叔叔爸爸每天認真幫我們除草、放水。現在長大了還要幫我們趕鳥🐦,免得被麻雀吃光光,因為稻寶寶們好想好想見到叔叔伯伯阿姨你們呢!💕

請你們一定要等我們喔!

稻寶地幸福農團隊 感恩合十

原來農夫不只是農夫----稻寶地二期打田插秧記(3-3)

親愛的稻寶地幸福農叔叔伯伯阿姨們:

插秧更需要【數學與幾何學】!😄


來到方形田區,插秧需留意與田埂的距離,太遠則少種,太近就會撞機。此時,放秧手就要負責喊停。遇到不規則的田區,就得先盤算,是一次插八排、還是先插兩排,再回程插六排?務必讓插秧機的進出發揮最大效益,而且不能遺漏任何能插的田地。

每插完一行,阿凱都會轉頭看看,確認是否直線。有時他會懊惱「有點歪。」我說:「沒關係,這是自然農法,自然就好!」

阿凱的師傅鍾大哥今年70歲,輪到插他的田時,他親自擔任插秧手,在一旁「驗收」阿凱的插秧技術。只見他黝黑的皮膚、精幹的體格,下田上車毫不費力。聽到阿培說插秧缺人時,鍾大哥二話不說答應重出江湖,還從早插秧到傍晚。看他出發前為插秧機清潔保養,以及田間移動時以繩索綁插秧機的認真與細心,真是職人精神!👏👏


看著這群農夫每天早出晚歸,搶雨天戰晴天,還要擔心有水沒水,光是一塊田要忙的事情有夠繁瑣!我才了解農夫真是「過勞」的行業!如果沒有堅實的體力與務農的決心,怎能撐得下去!

戴著特製錫箔斗笠與墨鏡的阿德,坐在田邊板凳看著阿凱插秧一上午,忽然從田埂跳上插秧機坐著與我對望,笑著說:「風好涼啊,真是舒服!」這幾天他憂心的沒水似乎全忘了說
~(完結篇) ~

特別感謝放秧手陳珮瀅撰稿, 詳實記載打田插秧點點滴滴💕

阿貴 & 稻寶地 幸福農團隊 感恩 合十